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地理组第6次集体备课活动2024.10.28

作者: 时间:2024-11-01 点击数:

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

集体备课(备课组“微教研”)活动记录表

记录序号:_6_ 活动日期:2024_10__28_日(周___2 3_节)

活动主题

集体备课

活动形式

讨论

活动地点

地理学术研究室

主持人

解娟

主备人

解娟

记录人

解娟

参加人员

解娟 王晔 沈蓓 李琼琼 李文婷 张小军

学情分析

期中考试摸底,气候类型知识

分类指导

策略

针对班情有针对性的指导

教材分析

结合新高考和新课标,分析教学重点

分层教学

策略

加强基础薄弱生辅导,优等生提优

活动

纪实

【学习过程】

一、张小军老师说课,教师评课

二、期中考试研讨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垂直地域分异

(1)概念:地表景观随 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 (2)成因: 状况、 条件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

(3)规律:纬度越,山体越 ,自然带越

2.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1)影响因素: 起伏、 等。

如:a. 影响,南美大陆太平洋荒漠带向北延伸到3°S附近;

b.天山的伊犁河谷受 和高山冰雪融水影响,在西北干旱区形成比较湿润的

(2)表现:与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吻合。

【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

问题1 (综合思维)为什么“人间四月芳菲尽”,而“山寺桃花始盛开”?这种现象反映了地理环境的什么地域分异规律?

问题2 陆地自然带除了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诗中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外,还具有哪些规律?

问题3 马达加斯加岛东海岸为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体现哪种地域分异规律?

[归纳总结]

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的因素

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如下图)纬度越低,山地自然带数量越多,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

①同一自然带海拔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 风坡低,背风坡高。

(3)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高度与纬度、坡向、坡度有关。一般说:①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②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③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④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2.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水热条件的地域组合及其变化,但是某些地区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出现与地域分异规律不吻合的现象,其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约束”“块状”等几个方面,具体如下表所示:

实际分布的自然带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分

布的自然带

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约束)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

热带雨林带()、热带疏林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南美大陆南段东侧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改变)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疏林草原景观(改变)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改变)

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

热带草原带

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暖流的增温增湿

南半球缺少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缺失)

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缺少陆地分布

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块状)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课堂检测】

【归纳总结】

【课堂检测】

一、长课安排

1、收发试卷

2、监考

3、答案

4、批阅

5、要求:清空桌面

二、理论学习


反思与总结

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