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地理组第8次集体备课活动2024.11.18

作者: 时间:2024-11-22 点击数:

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

集体备课(备课组“微教研”)活动记录表

记录序号:_8_ 活动日期:2024_11__18_日(周___2 3_节)

活动主题

集体备课

活动形式

讨论

活动地点

地理学术研究室

主持人

解娟

主备人

沈蓓

记录人

解娟

参加人员

王晔 沈蓓 解娟 李琼琼 李文婷 张小军

学情分析

初中和高一地貌类型衔接

分类指导

策略

有针对性的指导

教材分析

结合新高考,分析教学内容

分层教学

策略

加强个性化辅导,批改完作业的基础上再针对性讲解

活动

纪实

一、沈蓓主备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学:

【展示图片】即将“消失”的沙漠—毛乌素沙漠今昔对比图

在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有着一片广袤的沙漠——毛乌素沙漠,昔日的毛乌素,黄沙漫天,沙进人退。。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代人数十年的治理,如今的毛乌素腹地,林木葱茏,满眼绿色。因此也被称为“中国第一个即将消失的沙漠”。在这片土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毛乌素沙漠的进化史”

【观看视频】毛乌素沙漠进化史

【思考】从视频我们知道,在魏晋南北朝时毛乌素所在地区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经过一千年的时间,到20世纪50年代时沙漠化面积达90%。这说明该地生态环境脆弱,属于生态脆弱区。什么是生态脆弱区呢?我们一起学习第一个内容

反思与总结

1.生态脆弱区

1)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于恢复的地区。

2)分布: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一旦其稳定性被打破,土地易退化

2.主要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土地退化

1) 概念: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

2) 表现:

3.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案例探究一】南方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土地退化

阅读课本第一部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

1)说出贵州喀斯特地区的气候、地貌(岩石)特征。

2)贵州喀斯特地区为什么出现了大面积的石漠化?

3)石漠化有一个孪生兄弟,那就是贫困。为什么喀斯特地区总是与贫困交织在一起?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视频了解石漠化

【总结归纳】


【案例探究二】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以毛乌素沙地为例

【承上启下】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也是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

21世纪初,北方农牧交错带80%以上的草场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沙尘源区

土地退化是该带主要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

请同学们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位置在哪里?

位于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2. 请描述北方农牧交错带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位置关系。

特点: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走向一致,东部宽,西部窄。

3. 农牧交错带主要环境和发展问题是什么?

一般认为,年降水量400mm是耕作业发展的底限。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是,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主要环境和发展问题: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是该带主要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


【案例探究二】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以毛乌素沙地为例

1.读“鄂尔多斯市降水量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a估算鄂尔多斯多年平均降水量;据图b找出年降水量最多与最少的年份及其数值。推测其降水有什么特征?

读图a可知,该地年降水量在300-400mm左右,集中在夏季,读图b可知,年降水量最多的年份是500多毫米,最少的年份是100多毫米,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大

①降水总量:年平均降水量300400mm左右。

②降水季节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多暴雨。

③降水年际变化大。

由此可知,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

2)鄂尔多斯降水的变化特征如何影响该地的土地退化?

2.据课本P2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鄂尔多斯地区为什么冬春季节多大风?

鄂尔多斯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接近强大的亚洲高压中心,冬春干旱季节受亚洲高压影响且地面植被少,所以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劲。

2) 鄂尔多斯地区土地极易遭受风蚀和沙化的原因是什么?

春季气温回升,地表解冻,但是降水稀少,植被稀少,因此表土层裸露、疏松,极易遭受大风侵蚀。

【案例探究二】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以毛乌素沙地为例

阅读文字材料,总结历史上毛乌素沙地的几次变迁,推测造成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还有什么原因?

唐中叶后,战争、环境恶化和过度放牧对草地造成严重破坏,毛乌素地区开始沙化。

宋朝时期,恶劣的气候、过度的垦殖、连年战争的践踏及耕田撂荒,加速了毛乌素地区的沙漠化。

元朝时期,湿润的气候、人类活动减少以及适当的生态保护,毛乌素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恢复,沙漠相对稳定。

明朝时期,干燥的气候加上军垦、战争践踏、焚烧及土地撂荒等,导致毛乌素地区沙化程度加剧。

清朝,气候变化加剧了毛乌素地区的沙化;清政府开放草地,移民农垦等加快了毛乌素沙漠的扩散。

【承上启下】本带是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下,人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造成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人口压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课堂小结



二、理论学习



反思与总结

加强地理综合思维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