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9日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高二8班郭苏玉同学发表了关于共筑健康世界,从你我做起的国旗下讲话。
咱们学校的校训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不仅是对我们品德修养的期许,也包含着对环境、对社会的责任担当。而如今,校园里的垃圾分类情况,却与我们明德学子应有的担当有些差距。
漫步校园,在教学楼的走廊、食堂的角落,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可回收的饮料瓶与用过的纸巾“挤”在同一个垃圾桶里;有害的废旧电池被随意丢进普通垃圾桶;易腐的果皮残渣与其他垃圾“混为一谈”。垃圾桶上清晰的分类标识,似乎成了被我们忽视的存在。
同学们,或许有人会觉得,垃圾分类不过是举手之劳,何必如此较真?但请大家想想,每一个随意丢弃的塑料瓶,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自然降解;一节小小的废旧电池,就能污染一平方米的土地长达几十年。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日积月累,带来的是环境的沉重负担。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对垃圾分类敷衍了事,校园的环境将变得杂乱无章,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垃圾分类,意义 重大 。它是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一环,废纸、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物经过处理,能重新变成生产原料;厨余垃圾经过堆肥,能转化为肥沃的土壤;有害垃圾单独处理,则避免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这不仅是在为地球减负,更是为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
作为明德学子,我们更应该积极践行垃圾分类,让绿色理念扎根心中。在教室,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物分别扔去不同的垃圾桶;在食堂,把剩饭剩菜和纸巾分开放;在校园里,看到不分类的行为,主动提醒、帮助纠正。
老师们、同学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不仅是品德高尚,更是对责任的坚守,对环境的守护。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每一次分类投放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垃圾分类,让绿色成为校园最美的底色,让我们的校园因我们的努力更加整洁、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