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学课件
## 教学目标
1. 理解《燕歌行并序》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2. 掌握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象征手法。
3. 分析诗歌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5. 激发学生对古代边塞文化和历史的兴趣。
## 教学流程
### 1. 导入新课
- **时间**:5分钟
- **内容**:通过简短的介绍,向学生展示边塞诗歌的特点和意义,以及《燕歌行并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 **活动**:展示边关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 2. 诗歌朗读
- **时间**:10分钟
- **内容**: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燕歌行并序》,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 **活动**:学生跟读,尝试模仿教师的语调和情感。
### 3. 诗歌解析
- **时间**:20分钟
- **内容**:逐句解析诗歌,讲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象征。
- **活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 4. 历史背景讲解
- **时间**:15分钟
- **内容**:介绍《燕歌行并序》创作的历史背景,包括作者高适的生平和创作动机。
- **活动**:通过历史故事或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 5. 文学鉴赏
- **时间**:20分钟
- **内容**: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欣赏《燕歌行并序》,讨论诗歌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
- **活动**:小组讨论,每组分享对诗歌的鉴赏观点。
### 6. 创作实践
- **时间**:15分钟
- **内容**: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简短的边塞诗歌,运用所学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 **活动**:学生独立创作,之后进行分享和讨论。
### 7. 课堂总结
- **时间**:5分钟
- **内容**:回顾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 **活动**:学生总结学习心得,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
### 8. 作业布置
- **内容**: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燕歌行并序》的读后感,或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探讨边塞诗歌的演变等。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燕歌行并序》的文学价值,还能够对边塞诗歌有更深的认识和欣赏。同时,通过创作实践,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