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罗翔张立冰(太仓市)课题研究记录表

作者: 时间:2025-03-18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苏州地区红色文化跨媒介共研作业设计与实施

课题类别

苏州规划

立项编号

2021/JK-j/02/009/03

出席对象

张立冰、杨宝强、王奖华、王文江、颜世娟、张仁倩

地点

高一6班

时间

2025年3月18日

研究主题

案例教学反思研讨

所要解决问题

1、具体教学案例点评;2、从游记教学中研究实地调查作业设计思路

研究方法

课例研究法

 

 

 

 

 

 

组内年轻教师课例研讨

 

 

    本课最突出的亮点,在于教师并未将教学止步于文言字词与景物描写的表层,而是设计了一系列环环相扣的“研习任务”。学生通过绘制西山“怪特”之形、对比前期“施施而行,漫漫而游”的散漫与登临西山后“引觞满酌,颓然就醉”的沉醉,实质上是在完成一次对作者精神世界的深度“探访”与“重构”。这种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走进”文本内核,与历史人物进行精神对话的模式,正是我所研究的“共研”作业所需要的核心路径——即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者、共情者。

    柳宗元的“西山”是一个需要被解读的精神符号,而苏州地区的红色文化遗迹、文物、故事,同样是承载着理想信念与革命精神的文化符号。本课的教学逻辑完全可以迁移:我们能否设计这样的跨媒介共研作业?例如,引导学生将一首红色诗词(文本媒介)与一幅历史照片(图像媒介)、一段口述史音频(声音媒介)进行互文性解读,像剖析西山之“怪特”一样,去探究“江抗”东路作战的艰辛与智慧;或像体会柳宗元“不与培塿为类”的孤高一样,去感悟革命者矢志不渝的信仰与气节。

    此外,教师利用板书、简笔画等辅助手段,将抽象的“心凝形释”可视化,这启示我,在红色文化共研中,应鼓励学生运用短视频、H5、数字地图等多种媒介形式,将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呈现,让红色精神在跨媒介的叙事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物化成果

暂无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