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报告
观察班级:___高一(14)班___ 观察对象:第一组学生 观察者:王逸伦
活动流程 |
关键时间观察(按时间轴) |
反思与建议 |
一、回顾中国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导入“五四洗礼” |
14:35-14:38教师导入新课内容 第一组学生开始回忆近代探索救亡图存运动 |
可以让学生来回忆,快速形成热烈的课堂氛围。 |
二、任务1:结合陈望道先生个人的转变,指出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方式并分析其影响。 |
14:38-14:50组内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剖析材料,将答案写在学案上,并派一代表上台投影答案。其他组的同学互纠。 |
通过上台展示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陈望道个人思想的转变,映射马克思主义在五四后加速了传播,扩大了其影响。 |
三、任务2:试用唯物史观解释国内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与创建地点之间的关系。 |
14:50-15:00组内学生回答政治学科唯物史观的解释,并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国内中共早期组织与创立地点之间的关系。 |
实现了与政治学科哲学知识点的贯通与融合。 |
四、任务3:为什么陈独秀认为“党的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 |
15:00-15:07师生互动比较分析一大与二大纲领的异同点。 教师总结,马克思主义开始中国化,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又反作用于、并丰富理论。 |
教师运用政治学科哲学认识论原理小结提升,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认识。 |
五、任务4:中国革命往何处去?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到一代人,在中国坚强领导下,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 |
15:07-15:15 小组通过合作探究形式解决了中国革命往何处去的问题,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
合作探究后学生呈现的答案多样,教师应予以更多的关注,而不停留在自己预设答案上。通过合理的引导,向预设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