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思维正燃。9月16日,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迎来了一场语文教学的“思辨盛宴”——第四期名师俱乐部语文学科研修活动热烈开展。这一天,不再是传统的“你说我听”,而是火花四溅的思维工坊!
大咖开讲,重塑“思辨”真面目
南京师范大学黄伟教授的专题讲座,彻底刷新了大家对“思辨”的认知。他说,语文思辨不是冷冰冰的逻辑训练,而是“用语言思维、在思维中言说”的生动过程。它不是为了抬杠,而是与文本谈一场深度恋爱——可以认同,也可有理有据地质疑。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播音员,而要成为“思维导游”,带学生走向更远的精神风景。
论文指导现场:个人秀+专家“诊断”
活动下半场秒变论文门诊部!四位学员轮番上阵,抛出最新研究成果,黄伟教授一一“把脉开方”:


倪建斌探讨“课时学习任务”,教授建议:希望图示明确素养发展轴的动态关联性。让学习路径“折线化”,体现学生真实成长轨迹;
陆晓程融合教育戏剧与儿童哲学,教授提示:找准儿童感知的“诗意直觉”,别用成人思维替孩子思考。突出儿童感知的直觉性,整体性和诗意性。
佘长欢研究议论文教学,被强调:思维要深、切口要准,突出审辨性思维与议论文教学的融合价值及研究切入点。
王奖华关注“知识如何变能力”,教授建议:知识要转化,理论要有根,从“香菱学诗”中找动机,从“黛玉教学”中找机制。
思维转型:从“教课文”到“教思考”
整场活动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语文课不再是感受的漂流,而是思维的攀登。教师要变成提问高手、倾听达人、对话发起人——学生主体、思维主线、语言主场。
一天密集烧脑,学员们带着满满干货和一脑袋“亟待重构”的思路快乐离场。这不是终点,而是思辨教学新旅程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