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
集体备课(备课组“微教研”)活动记录表
记录序号: 4 活动日期: 2023年10月23日(周一第4、5节)
活动主题 |
高一生物第9周教学计划 |
活动形式 |
教学研讨 |
活动地点 |
高一年级学术研修室 |
主持人 |
黄佳倩 |
主备人 |
黄佳倩 |
记录人 |
吴怡青 |
参加人员 |
吴志华、黄佳倩、杨惠国、赵婷、陈薇、吴怡青 |
学情分析 |
目前已结束第三章细胞结构部分的教学,在巩固小结进行章末测试的基础上,有序开展第四章物质跨膜运输内容的教学。 |
分类指导 策略 |
做好整理章末检测工作的复盘,进行第四章物质跨膜运输部分内容的学习。 |
教材分析 |
本节内容的逻辑十分清晰。教材中的几幅插图形象直观,有助于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本节教材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所学内容与健康的关系,用两个“与社会的联系”目介绍了与主动运输、胞吞、胞吐有关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 |
分层教学 策略 |
从关键问题入手,设计学生活动,逐步发展核心素养。 |
活动 纪实 |
一、教材分析 教材“问题探讨”首先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碘为例,引出不同于被动运输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方式与上一节所学被动运输的区别,提示学生思考这一方式是不是具有普遍性。节引首补充了更多的主动运输的例子,揭示了这种方式是普遍存在的。然后,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细胞主动运输为什么能进行,建依度梯度吸收碘为例,引出关于主动运输特点的学习。显然,教材不是直接抛出一个“主动运输”的概念,而是希望通过“问题探讨”和其他例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自主总结出这些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小分子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的分析,说明主动运输的特点。 2.通过对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过程的学习,说明胞吞、胞吐的特点。 3.通过对物质跨膜运输进出细胞多种方式的比较,总结概括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物质跨膜运输有各种方式的结构基础。 三、 教学重点: (1)主动运输的过程和特点。 (2)胞吞、胞吐的过程。 四、 教学设计 本节课由“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的过程”导人新课,引出主动运输过程。通过分析“大蒜根吸收H2PO-4”的实验,理解主动运输所需条件,建构主动运输概念。通过分析“LDL(低密度脂蛋白)进入细胞”的实例,认识到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不同于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进一步分析“变形虫摄食过程”,理解胞吞、胞吐所需条件。最后,学生通过构建模型,综合比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理解这几种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膜结构、细胞内能量的关系。 |
反思与总结 |
促进核心素养水平提升,开展细胞结构章节教学。 |
注:活动形式从以下备课组微教研核心要素中选择:1.研讨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突破,教学心得交流等2.学案编制研究(教学环节设置、活动形式设计、习题选择)3.教学设计学习与研讨(核心期刊上的优秀教学设计)4.课例研讨(听课、评课每2-3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