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省学会+高中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研究+吴秋萍、吴艳课题研究记录表(12月)

作者:范丹丹 时间:2024-12-19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高中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立项编号

19B9K2SZ129

出席对象

吴艳、吴秋萍、王欣、范丹丹

地点

化学研修室

时间

20241218

研究主题

 

如何在高一《硫及其化合物》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感

 

所要解决问题

 

 

1. 通过硫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感受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价值,进一步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及社会责任。

2. 通过阅读资料、处理信息提高获取分析信息能力。

 

 

研究方法

 

听课评课,交流研讨

 

 

 

 

 

 

 

一、听课评课

1)听课及教学设计交流

开设校级公开课范丹丹老师于1218展示了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教学设计,并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内容进行了简单说课。课题组无课教师共同研讨。以下是范老师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

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硫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如硫酸的制备、硫的循环利用等,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教学过程:讲解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结合工业生产中的实际案例,如

酸雨的形成与防治、硫的污染与净化,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物质的双重性(有

用性和潜在危害)。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硫及其化合物在不同情境

下的社会责任,如环保责任、安全生产责任等。

3.总结环节:强调化学物质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提醒学生关注其潜在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评课及交流研讨

吴艳老师:本次听课主要关注了老师在高一硫及其化合物教学中的课堂

设计与实践。老师通过引入硫元素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引

导学生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吴秋萍老师巧妙地结合了生活中的实例,如火山喷发中的硫元素释放、

硫酸工业的生产流程等,使课堂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同时,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硫及其化合物的社会

责任。

王欣老师:范老师的教学设计新颖,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

会责任感。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如进一步加强实验演示,让学

生在动手操作中更直观地感受化学物质的性质。

 

 

 

 

 

 

 

1、化学并不是理论上的知识,理论只是基础,依托理论,才有工业生产的改良,所以,课堂上,化学教师要贴近生活生产实际,提高课堂的真实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最高层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化学教师要多找一些实际工业生产流程图中的真实情境,来渗透相关知识点,不能只是就书本论。

 

 

 

 

物化成果

 

 

 

 

老师开设公开课—《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