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
集体备课(备课组“微教研”)活动记录表
记录序号: 9 活动日期:2023年 4月 17日(周一第 45 节)
活动主题 |
高一生物备课组活动9 |
活动形式 |
教学研讨 |
活动地点 |
生物研修室 |
主持人 |
程吕四 |
主备人 |
程吕四 |
记录人 |
吴怡青 |
参加人员 |
吴海东、程吕四、麻蓉蓉、马婷、吴怡青、杨普 |
学情分析 |
学生学完第3章“基因的本质”这章内容后,理解了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掌握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和碱基配对规律;懂得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再结合必修1学过的蛋白质的形成过程、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等已有知识,就能较好理解转录和翻译过程,整体把握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当然,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知识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难度,教师可综合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引导法、教材插图讲解法和动画演示法,来化解难点。 |
分类指导 策略 |
1. 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可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材”的方式,再辅以课堂提问方式以了解学生的难点,最后利用表格、思维导图等形式梳理知识脉络,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在新授课之前预留时间进行复习回顾。 2. 深化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以现实中或身边真实存在的案例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情境中把抽象的知识概念具体化、情景化;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当堂练习,及时反馈,老师趁热打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
教材分析 |
在已经学习了第2章“基因在哪里”和第3章“基因是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为接下来学习“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作铺垫,共同形成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中的“大概念”: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 |
分层教学 策略 |
1、学生学法方面:采用问题引领,开展“读—思—达”学习活动,即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思考预设问题;参考教师讲解,积极思考表达;认真完成课后作业,检测学习效果。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教师教法方面:先学后教,社会热点问题导入,问题引导,以两个核心知识点(转录和翻译):将“读、思、达”三个教学环节完美结合,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
活动 纪实 |
一、 吴怡青老师公开课:《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一课时》 二、 公开课研讨 1. 组内教师评课 (1)充分体现二次备课 (2)对于重难点的把握到位,以问题形式突出 (3)注意时间分配,保证课堂的完整性 (4)多次使用资料佐证,更有说服力 2. 麻蓉蓉老师评课、提出建议 (1)依托资料开展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2)逐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给予提示 (3)授课时避免绝对性的用语出现,“一般情况下、通常” (4)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不深,做好长期为学生纠错的准备 (5)情境创设由虚拟走向真实,即以真实案例为素材 3.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研讨 (1)强调tRNA为单链,局部发生碱基互补配队 (2)DNA转录的原料是4种核糖核苷酸,而不是4种碱基 (3)DNA复制与DNA转录时碱基配对的区别都要凸显,即A-T和A-U之差 (4)部分教学内容可以相互融合,便于合理安排时间 (5)提及“延伸方向”时强调是“子链的延伸方向” 4. 麻蓉蓉老师就评课的角度提出意见 (1)目标的预设及达成情况 (2)教学内容的组织(逻辑、教学活动的设计) (3)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与表达 三、 期中考试安排 1. 形式:备课组自主命题、线上考试 2. 时间:第9-10周 3. 范围:必修2第1-3章 4. 题型:14道单选题,5道多选题,5道填空题
|
反思与总结 |
本节内容较为抽象,课堂教学多采取师生互动、视频动画展示、学生自主思考等形式开展;督促学生为期中调研做准备,做好课后复习工作;学生的基础知识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巩固! |
注:活动形式从以下备课组微教研核心要素中选择:1.研讨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突破,教学心得交流等2.学案编制研究(教学环节设置、活动形式设计、习题选择)3.教学设计学习与研讨(核心期刊上的优秀教学设计)4.课例研讨(听课、评课每2-3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