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数学组第4次集体备课活动

作者: 时间:2024-10-29 点击数:

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

集体备课(备课组“微教研”)活动记录表

记录序号:_4__活动日期:2024 10__28日(周___89节)

活动主题

聚焦三新 聚力课堂

活动形式

研讨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突破

活动地点

学术研修室

主持人

严俊

主备人

严俊、陈志炜

记录人

朱珊珊

参加人员

高三数学组教师

学情分析

期中考试在即,学生对于已复习的知识,如立体几何板块平行性质定理遗忘、角的运算,空间距离公式掌握不到位,计算能力相对薄弱。

分类指导

策略

扎实做好期中考试前两周的复习,研究复习重点和复习策略。

教材分析

在备考过程中,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活用教材,抓住问题本质解决问题。

分层教学

策略

进行分层教学。重点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普通班学生要注重引导,重基础

活动

纪实

一、陈志炜老师开设公开课

陈志炜老师:本节课以空间几何体的外接球和内切球为中心,对问题求解上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进行讲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补体法(长方体)、单截面法和双截面法找到外接球半径,构造等量关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素养;通过对例题的探究和解决过程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二、严俊组长安排本周任务

1. 一周两次数学晚练,明确具体任务。

2. 本周结束导数复习,以及立体几何复习

3. 接下来按照适应性练习六、七的顺序展开复习,全力备战期中考试。

三、期刊学习《学科研究与指导中心研究咨询》

高英老师: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与情境、问题的有效互动中得到提升。情境和问题是多样化的,包括现实的、数学的、科学的。教学组织时,可结合教学任务及蕴含的数学核心素养创设跨学科情境,引导学生对情境中的现象或结论进行数学抽象、逻辑推理与数学建模,让学生经历科学研究的完整过程,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归纳、概括、演算、推理、论证等思维活动,发展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

江海华老师:立体几何部分,多空间问题降维处理,最后利用平面几何知识解决。而目前学生反映出初高中平面几何衔接不好,而该文件中提出对该问题的解决手段,经过对于衔接问题的梳理与分析,还有如下方面可以进一步探索优化:
 
1)引导学生从衔接期开始重视数学概念,数学思想,深入理解知识的逻辑起点,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2)在衔接期降低数学的抽象性,尝试运用解题学理论,以直观化、程序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3)与新课标理念结合,从衔接期提出数学能力的培养策略,以课例为基础进行落实。四是从数学文化的角度,编排名家、名言、名题等,提升学习兴趣和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4)当前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给初高中衔接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
 
也可以探索通过教育信息化的方式促进衔接问题做更大范围和角度的研究。

IMG_4760.HEIC.JPG

9cc4ed8822d08dc8ffa6494254df8100

反思与总结

研讨内容切实充分,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注:活动形式从以下备课组微教研核心要素中选择:1.研讨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突破,教学心得交流等2.学案编制研究(教学环节设置、活动形式设计、习题选择)3.教学设计学习与研讨(核心期刊上的优秀教学设计)4.课例研讨(听课、评课每2-3周一次)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