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
集体备课(备课组“微教研”)活动记录表
记录序号:_3_ 活动日期:2024年_9_月_14_日(周_六_第_2 3_节)
活动主题 |
集体备课 |
活动形式 |
讨论 |
活动地点 |
地理学术研究室 |
主持人 |
解娟 |
主备人 |
解娟 |
记录人 |
解娟 |
参加人员 |
王晔 沈蓓 解娟 李琼琼 李文婷 张小军 |
学情分析 |
高一大气水平运动和热力环流基础知识衔接 |
分类指导 策略 |
有针对性的指导 |
教材分析 |
结合新高考新课标,分析教学内容 |
分层教学 策略 |
加强个性化辅导,关注学情 |
活动 纪实 |
解娟老师带领全组老师学习《学科研究与指导中心研究》文件 (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反馈 高一期末考试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1)人文地理的规律原理不能灵活 运用,例如分析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工业、服务业的区位因素时,主次不分,生搬硬套。(2)未能熟练掌握自然地理的基本技能,如学生对时差计算、太阳 31 日出日落方位和极昼极夜在不同日期的范围,因未建立空间概念导致错误频出。 (3)日常教学中缺乏地理实践力培养,在作答与地理实践活动相关的试题时,不能根据提示完成实践操作步骤,对实验中存在的误差缺少反思。(4)地理思维能力较弱,综合题的语言表述缺乏逻辑,地理用语较贫乏。 (二)教学要求及建议 1. 加强学法指导 在日常教学中存在以记忆、背诵代替理解,以反复做题代替问题探究的极端做法,建议教师根据知识类型加强学法指导,提高知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如,气候类型、地貌类型等属于事实性知识,适合用背诵、默写、填图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量。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三圈环流等属于方法性知识,应通过阅读、思考、实验、辨析等方式,在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获得。区域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思想等属于价值性知识,充分体现学科价值,需要在体验、反思、比较中体悟思考过程而获得学习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结 合教材内容,与这三类知识建立对应关系,用适恰的学习方法展开学习。 2. 各模块教学要求 ①选择性必修 1:以“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 性和差异性”等自然地理核心内容为主。本模块是在地理必修 1 基础上的进阶学 习,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从现象上升到规律,二是从单一要素上升到要素综合。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必修一所学内容,体现高中自然地理内容的体系化和结构化。作为新授课,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案例、活动、自学窗等栏目都有各自明确的功能,如“活动”栏目结合章节主题,创设完整的问题情境,并设计 了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充分发挥问题教学的效果,注重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培 养,突破原有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注重学生的“学的过程”和“做的过程”, 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表现和成果。“自学窗”栏目侧重地理的发现、思想、视角、方法、贡献等,在拓宽学科视野的同时,形成审视地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教师应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体现“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对书本上的各栏目进 行灵活运用和二次开发。 ②选择性必修 2:该模块主要包括区域(概念和类型)、区域发展、区域协 调等三方面内容。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区域特征及发展路径,理解区域创新 32 发展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区域协调发展观。教学中主要围绕“区域”和“发展”两个关键词展开。在学习过程中,区域地理知识 常成为制约学生提高本模块学习质量的瓶颈。建议教师有机插入初中地理知识, 系统的区域地理复习可以留待系统备考复习时再解决。但教学中仍需结合教材中 出现的区域案例,从地理位置、区域特征、区域联系等角度进行必要的补充。建议各校为学生配备一本综合性地理图册,为学生复习和提升区域地理知识提供必 要的帮助。 3.合格性考试备考 在备考过程中做到时间适量,难度适中。自新高考实施以来,合格性考试坚持以课标主导考试,注重考查内容覆盖,强化核心素养导向,侧重真实情境创设,突出图像系统表达,关注试题规范公平。在备考过程中要厘清基本概念,理解地理思想方法,勤于更新学习资料,关注学生对情境的学科理解,依托地理实践活 动培养地理实践力。 一、长课安排 1、收发试卷 2、监考 3、答案 4、批阅 5、要求:清空桌面 二、理论学习

|
反思与总结 |
关注学生学情,查漏补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