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基于逆向设计的高中语文古诗文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研究月报表

作者: 时间:2025-02-23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基于逆向设计的高中语文古诗文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重点课题

立项编号

*****001

出席对象

课题组成员

地点

二楼学术研究室

时间

20252 18

研究主题

古诗文单元教学设计

所要解决问题

《子路曾皙然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古诗文教学设计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1. 课题主持人介绍本次研究主题和本次研究任务。

2. 课题组组长介绍两篇先秦经典文章教学设计思路。

3. 课题组成员介绍《子路曾皙然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

4. 通过教案设计明白孔子、孟子仁政思想。

5. 谈学习体会,课堂经验与心得体会。





一、 思想内涵的异同

相同点:

两篇文本都体现了儒家仁政思想,强调统治者应以民为本,施行仁政,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都展现了儒家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即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不同点:

《侍坐》篇侧重于个人修养和治国理念的探讨,通过孔子与弟子们的对话,展现了不同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追求。

《齐桓晋文之事》篇则侧重于历史事件的叙述和分析,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阐述了王道霸道的区别,以及施行仁政的具体措施。

二、 艺术特色的比较

人物形象:

《侍坐》篇通过生动的人物对话,刻画了孔子及其弟子们鲜明的个性特征,例如子路的率直、曾皙的洒脱、冉有的谦逊、公西华的稳重。

《齐桓晋文之事》篇则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展现了孟子的雄辩才能和齐宣王从犹豫不决到心悦诚服的心理变化。

语言风格:

《侍坐》篇语言简洁明快,对话生动活泼,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齐桓晋文之事》篇语言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表现手法:

《侍坐》篇主要运用对话描写和对比手法,展现人物性格和思想观点。

《齐桓晋文之事》篇则运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三、 教学启示

比较阅读: 通过比较两篇文本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儒家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思维训练: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人物形象所代表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追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价值观引导: 通过学习两篇文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以民为本、仁爱友善、追求理想等。

四、 教学建议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两篇文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文章背景和作者生平。

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围绕两篇文本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后拓展: 推荐学生阅读《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进一步了解儒家思想。

五、 总结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和《齐桓晋文之事》两篇经典文本,虽然篇幅短小,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通过比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儒家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引发学生的更深思考。通过重构历史,提出科学合理的治国之道,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知,领会了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意义所在。



物化成果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版权所有